現行台灣茶農們施行的農法大致分為四種,分別是慣行農法、自然農法、有機農法以及野放法。
慣行農法則為傳統農作慣用。利用化學農藥、肥料防治病蟲害以提高農作產量的農法就稱為慣行農法。或許聽到慣行農法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使用化肥農藥及對土壤和人體的危害!然而,茶樹有別於大部分農作物,更需要細心照護,例如高山茶中最受歡迎的青心烏龍對枝枯病就有極感級(HS) 的反應,種種難以克服的因素讓高山茶有機之路鋪滿了荊棘。
茶友看到慣行茶園也千萬別皺眉頭!在茶樹生長期,於適當的時間點使用適量的肥料、農藥並加以除草,以良好的茶園管理維護茶菁品質,茶葉農藥殘留量也能輕易達到未超標,甚至未檢出(N.D.)。
同時政府於2017年推出的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茶葉改良場也正積極推動農業合理化施肥,並讓茶農們透過茶園病蟲害整合管理(IPM)技術,降低施用化肥及農藥的次數,一直以來台灣茶農自發對於肥料及農藥的施用也都有明顯的降低。
另外,台灣針對茶葉農業殘留檢驗達411項,只要第三方檢驗報告,顯示未超標及N.D.(未檢出) 茶友便可放心的品味台灣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