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茶經》及《本草綱目》記載,剛摘採下來的茶葉是具有寒涼性質的,採摘後立即進行殺菁處理的綠茶(未發酵/未氧化),雖然富含兒茶素,但仍保留偏寒性的特質,有些體性偏寒的人空腹飲用,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而本是寒涼性質的茶葉,在經過發酵、炒菁、焙火等技術處理後,使讓其寒性轉變成溫性,例如部分發酵的高山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或全發酵的紅茶,亦或是著重焙火的技術的凍頂烏龍茶等。
「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節錄自陸羽《茶經》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出處《本草綱目》
